最新消息, 賽事新聞

揪感心! 飛鏢盃賽 目的原來是這個…

我曾是媒體從業人員,多年前在採訪過程中,發現「體育」這主題,能串起大家感情,因此開始接觸運動、體育宣傳。

幾年間看到了球場上揮舞代表隊旗幟的熱情與凝聚力。有一天我突然與賴思豪主播協議舉辦飛鏢賽。

記者下班都很晚 「飛鏢」剛剛好

我們兩個從未辦過賽事、不擅長舉辦活動,一天大約睡覺六小時,其他時間都在為了掌握新聞訊息奔走,雖然在猶豫與恐懼中,但我們獲得鳳凰飛鏢團隊的支持,便比較心安。

選擇「飛鏢」這個項目,原因是「飛鏢」運動適合大家下班之後前往練習,並且場地都在市區,而且,適合男、女選手共同比賽,讓大家都有參與感。尤其是,突破先天體質的限制之後,能真正有效的讓大家一起同樂、交流,最後著眼於,亞洲各國興起電子飛鏢風潮,紛紛舉辦跨國賽事,倘若有熱血,媒體人也能頂著國家代表隊的頭銜,出賽爭光。

主辦人為何沒組隊 原來忙這些雜事

我在第一屆原本有組隊的,但因為開賽在即仍有太多突發狀況,便在前一天請同事代打,我們在現場處理的事情包括:人太多、冷氣不夠冷、前置佈置、賽事安排、拿麥克風吐垃圾話、四處敬酒打招呼,甚至有一年,警察都上門了;原因是樓上鄰居認為太吵,因此從九點、九點半、九點45打電話檢舉,但警察無奈,我便耐心解釋與勸導大家維持音量。

主辦團隊從2015第一屆開始、2016第二屆、2017第三屆,每一屆都不斷精進比賽流程、調整賽制,加碼獎金與獎品,看到所有選手參賽的神情,都越來越專注,並且很認真看待比賽結果。他們認真比賽、認真玩,而且交流得很開心。我們就知道,這一切都值得了。

舉辦比賽多年之後也才知道,如果運動比賽往往謝絕贊助的話,是絕對無法順利運作的。如果企劃行銷能力低落,大型企業也會對於投資這類行銷計劃十分猶豫;我們逐漸看懂運動行銷的重要性與企劃效能,決定成敗的影響力。

這幾年走遍各地,看了美國的NBA、韓國的運動模擬器、日本的棒球賽、台灣的全國飛鏢公開賽、各種大小比賽,還有各地的電競比賽,堆疊出經驗的厚度、比較資深運動人卻顯得輕薄。厚度在於,各國取經之後,差別最大在於跨界合作的包容性、資源運用的靈活度;經驗淺薄在於賽事技術的培養,尚待專業人士協助訓練。

回歸初衷,我們舉辦新聞盃飛鏢賽最主要目的在於,交流大家的情感、讓同業們有個可以互動的平台與場域空間,目前還沒導入太多商業色彩相關的行銷宣傳,等到我們思慮完整了之後,也許這個遊戲會越來越大;若舉辦到第五年2020之後,它就能變成文化、傳統。

PS:第三年,樓上的鄰居同樣參與,今年控制音量得宜,大約到十一點才發聲。感謝包容!